Thursday, March 15, 2007

|Knowledge|

河水是怎样结冰的?
我们在课本上学到,当温度降到0℃时水就会变成冰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。一方面自然界中的水不是纯净的水,里面溶解了很多物质,水的凝固点降低,水 需在0℃以下才能冻结;另一方面,当温度刚好由零度以上降到0℃时,水是不会结冻的,因为结冰时放出的潜热很大,如果正好是冰点,刚生成的冰晶又会很快融 化掉。所以,一般温度在零度以下河水才出现冻结现象。

  静水结冰需要较甚的过冷,实验室里曾经记录到蒸馏水过冷到-20℃还不见冰晶出现的数据。一般静水冷却到4℃后,水面继续降温,仅能使表层发生冷却,底层在较长时间里还是维持在4℃的温度,所以静水冻结是从水面开始的。

   初冬时节河流淌凌是河流开始结冰的最初阶段。河水是汹涌流动的,流水结冰过程与静水很不相同。流水由于处在流动状态,紊流扰动强,不仅表层冷却迅速,就 是底层也同时降温,水面和水内几乎可以同时结冰。大多数研究者认为,河流结冰是同时在水面和水中发生的。理由是河流混合作用强,在结冰前河水上下都能达到 大体相同的温度,只要有结晶核,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始结冰。底冰的存在证明了这种理论的可能性。

  河流封冻有二种情况。一种是从岸边开始,先结成岸冰,向河心发展,逐渐汇合成冰桥,冰桥宽度扩展,使整个河面全被封冻。还有一种是流冰在河流狭窄或浅滩处形成冰坝后,冰块相互之间和冰块与河岸之间迅速冻结起来,并逆流向上扩展,使整个河面封冻。

湖水结冰

  我国最大的高原湖泊青海湖,千余年前就有藏族同胞在它的海心岛上安家。那么辽阔的湖面是怎样越过的呢?原来,青海湖一到冬天,全湖冰封,坚实的冰盖上成为天然的通道,人们主要靠冬天往来进出。

   湖泊结冰与河流结冰不同。湖泊和水库都比较安定,即使风浪滔滔,只是水体表层汹涌而已,水的深处还是安定的。湖水冬季降温,冷水下沉,暖水上浮,引起对 流,这个过程在水温为4℃时自行停止。因为此时水的密度最大,继续降温,密度反而减小,表层水轻而底部水重,对流作用不能继续进行。对流停止后,湖水降温 靠热传导进行。热传导远不如对流散热快。由于这个原因,冬季深水湖底层的温度大致保持在4℃左右。{这就是老师所提出的为什么湖水不全部结冰的原因}

  由于没有象河流那样的紊流作 用,湖水总是先在表层达到过冷状态。这时,如果风平浪静,湖面就能迅速结冰,有时一夜之间形成封冻全湖的冰壳。湖面结冰,首先是在水面上形成很小的片状冰 晶。片状冰晶多平卧水面,在生长过程中呈星形或树枝形,因为这种形状有利于散发结晶时释放出来的潜热。

  一般湖面冰盖厚五厘米即可通过单人。冰厚二十厘米滑冰者可任意驰骋,马拉雪撬也能通过。冰厚超过五十厘米时,可以开辟冰道通行汽车。

No comments: